當韶華老去, 能與舊日工作伙伴, 重返五十多年前擔沙倒泥的地方, 坐在簇新舒適的冷氣車內, 再見惜日景物, 又會是何等樣的心情。
在一個爭秋奪暑的午後, 跑到農場, 坐上遊園小巴, 前面有兩位女士, 其中一位對友伴說:
"這上邊有很多番石榴樹"
"山谷的龍眼是我們種的"
"前面那條路我們有份倒泥搬沙,......"
"這裏走過去的風景很靚", (指的是一個灣坳, 我曾在附近的梅花樹下拍過, 旁邊有一個入口通往直升機坪)
她大概六十多歲吧, 同伴約年長十年。
當年做泥工, 每天人工兩個半, 整個月出糧都唔夠一百元(大概是1956或1957年, 農場開始興建)。
我問她是客家人?
"係, 我係嚇瓜人", " 我 " 字無用 " 涯 "....."
"姓梁, 林村大, 在公立學校讀到畢業" (林村公立學校創於1950年)
我用客家話說: " Lok Shui 即落水 (雨)",
她即刻答: "茅(無) 貢(工)開"
"茅貢開, 返屋企幫亞媽耕田; 收割時候半夜兩點就要擔 d 菜, 行兩三個鐘去大埔墟賣, 然後坐車返尼開工"
客家女人真捱得
"前邊係雞場, 亞媽當年搵媒人介紹係雞場做野的後生仔, 中學畢業, 沙頭角教過書......"
"我話, 亞媽, 佢有XXX架, " 結果無成事。
五十多年後重遊舊地......
我們都是同代人, 但生命的軌跡又何等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