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

捷克愛樂樂團


音樂會前十五分鐘我路過後台出口,見一滿頭白髮樂團成員,穿上白色襯衣,結上白色蝴蝶領呔,站在門抽煙,誰知,他就是當晚的指揮:貝勒維克。

他整晚背譜指揮,其實這也沒啥特別,反正都是祖家熱門曲Smetana 的摩爾道河 及 Dvorak 的第六交響曲,和 Brahms 的 Piano Concerto No.1;而是弄出來的音樂說明了他和他的樂團是精彩地的別樹一幟。

樂團後排對正指揮的是倍低音大提琴,六至八支一字開轟立於後;而定音鼓則 "縮" 在右邊大提琴及第二小提琴後面,與西歐、北美的傳統迥異。這樣一來,管和銅管組都是夾在絃樂群中,融在旋律聲裏,所以沒有 "咬人" 的吹號喊叫,就是那支大號都只恰如其分的演,惶論小號和法國號了。樂團頂的 "反聲" 板吊得高高,團員坐得比較緊密,所以奏出來的聲響較緊密融和。

摩爾道河奏得生動潑,聲音張抒緩急有度,長笛短笛穿插在提琴聲裏,顯得晶瑩,而又絕不刺眼;樂團在節奏變換的地方,在在彰示其整體如一的默契,在急流石灘樂段,都只是激出中小浪花而已。這說明樂團在演繹音樂,動立體地將摩爾道河在聽眾面前描繪出來;樂音雖然在不同樂器中相互交響,聽起來則融和起,超棒。

Brahms 的 Piano Concerto No.1,演奏者和我都不在狀態.......。

 Dvorak 第六交響曲的演奏是美的化身,旋律線條精雕細琢但聽來自然輕鬆灑麗絃樂整齊並不刻板,絕對美妙從;指揮適度輕鬆提示,樂團聲音已是齊齊回應,奏出不同氣氛(我受不了 Jaap 的強勢鐵腕操控)第二樂章是輕盈的慢板,聲部互相應和,靚;第三樂章有斯拉夫舞曲(Furiant dances)的強烈節奏和旋律,將聽眾帶往波米亞的民族音樂之內。

"安哥"的兩首音樂,都是 "融和的美" 最佳示範,歌唱性的絃樂聲音,幽默諧謔的樂段,木管的色彩變換,銅管表現力度,都在指揮棒下融為一

超正!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