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香浮動月黃昏"。 (宋 林逋)
那天在西湖畔孤山旁,他的墓前逗留了半個小時,疏落淡紅的梅花正溫柔地開,伴著這以梅花為妻,白鶴為子的宋朝詩人。
山外山
西湖邊的"樓外樓"是出名的酒家,想不到"山外山" 的食物也不賴,然最要命的是旁邊一派江南春早的小湖和那怒放的一樹紅梅。
大湯魚頭 |
靈峰探梅
在"山外山"酒家附近植物公園內的紅梅盛放,遠看璀燦如櫻。
2009年到江南賞梅後,寫了一篇有關梅花的文章,現附於這裏。
梅影.梅話
今年(2009)春天初入梅林,拍得梅花姿態數百,並翻閲過千首古人詠梅的詩詞,對梅花在傳統文化的象徵意義及其拍攝有了粗淺的領會。
古時騷人墨客特別寵愛梅花,就以“中華梅蘭竹菊詩詞選”中四種植物的入選詩詞數量來看便可知一二︰梅卷1487首,蘭卷428首,竹卷650首,菊卷782首。在他們的描述中,梅總是有皎似雪,潔如霜般的高潔、秀雅、堅強和謙逸;所以有“萬石叢中,百花頭上,誰與爭高潔”(劉清夫),“洗盡鉛華獨淡妝…恥同桃李媚春光”(鄭倈如),“此花不與羣花比”(李清照)等。古人喜愛的梅花是貴稀不貴繁,貴老不貴嫩,貴瘦不貴肥,貴合不貴開,稱為梅之四貴。又以曲為美,直則無姿;以欹為美,正則無景;以疏為美,密則無態。
年初到江蘇南京等地拍攝梅花時,起初真的不知所措,只能看看這,瞧瞧那,怱怱拍拍這一棵,心裏又籌劃著另一棵;到後來心神定下來,就可以整整一個半小時,只繞著一棵梅花樹來選材了。還有,領隊導遊會告訴你什麼地方的梅花還要美麗,但如果在當下已“找到了”的話,就不必心癢癢了,因為從攝影角度來看他們的建議未必一定行,況且時間有限,所以要緊緊抱住當下。
古人賞梅,有到山間荒野尋覓,但多在私人庭園內。到無錫梅園、鄧慰山香雪海觀梅時,導遊說日本人需梅製酒佐膳,所以遍植梅樹,致鄧慰山梅林有香雪海之稱,事實上登臨山丘上,縱目下望的確梅林似雪海。後來發現在明清詞中已有“鄧蔚南枝
香雪成海”的描述,所以其實香雪海古已有之。除了陸游寫“二十里中香不斷,青羊宮到浣花溪”之外,詩詞中較少見梅樹成林的描寫,詩人多用“一枝”,“一樹”,“一庭”等來詠梅;如“一枝冷艷出紅塵”(謝浣湘);“一枝隨月上窗來”(趙偕);“一樹橫斜獨可人”(朱熹);“一庭梅影雪橫斜”(袁枚)等。説明古時梅樹縱有成林,但詩人獨愛詠歎個別的梅樹。事實上,以較微觀角度觀梅時,其中的變化可說是無窮無盡,吸引著詩人和拍友一賞再嘗,去詠梅和拍梅。
林逋寫的“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”,是最為後人詠梅作詩寫詞時借用。是的,梅花的幽香多是在心靜時,憑微風吹過時得聞其香味。古人每多以梅花的“個性”來暗喻自己氣節高尚、好淡雅、高潔不凡和風度瀟灑。如“正是花中巢許輩,人間富貴不關渠”(陸游);“清香傳得天心在,未許尋常草木知”(方孝孺);“風流清秀,總不同粗俗”(趙長卿);“冰雪林中著此身,不同桃李混芳塵”(王冕)等。有更甚者認為梅本高潔不羣,仍受其他花卉嫉妒。如“無意苦爭春,一任羣芳妒”(陸游);“暗香留不住,多事是春風”(蔣錫震);“似畏羣芳妒,先春發故林”(梅堯臣)等。當然有很多詩詞都是直接描寫賞梅之樂,如
“為愛梅花月,終宵不肯眠”(戴敏);“素艷明寒雪,清香任晚風”(李少雲);“尋常一樣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”(杜耒);“白水碧山應有約,與君攜手過春風”(劉敞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