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不是在路口碰到村民,因而找到古堡客棧的看更,我們將無緣入住這所由村內最具規模建於乾隆時代的四角樓客棧。事實上抵達時天剛齊黑,幾經轉折才找到正門,我大力拍門無人回應,而我們亦無法透過極細小的防盜窗窺看內裏情況。當大門打開,眼前是裝置簡單莊嚴的前廳,並掛上聖經金句:主啊!我願祢來,常常喜樂,不住禱告等;原來經營者是來自香港的基督徒。我們住的是覆式單位,樓下洗濯室,樓上房間。村內有二百多座四角樓。
過河源市,在燈塔離開高速公路,再沿省道往北駛約一個小時才抵達以四角樓聞名的古寨,剛於去年十二月榮獲全廣東十大最美古村第三名。
這裏的樓房正門是側開向東南,請留心在1964年洪水淹村的刻線(在朝議第牌扁右上方)。
吃飯啦,乖孫!
穎川舊家
穎川舊家由陳履中於民國十八年(1929年)創建。陳履中,字正卿,民國二年任和平縣議會議員,七年任廣東省議會議員,九年(1920年)任和平縣知事。
穎川舊家平面呈方形,高三層,擱瓦布檁式結構,平面布局為二進二橫式,依中軸線向兩邊平均布置,正中依次為大門、門廳、中廳和上廳。橫屋為三層走馬樓式 樓房,樓前有長25米,寬3米的天井用於通風和採光,屋內石木構件均大量運用鏤雕和浮雕手法雕刻著草木花卉、鬆鹿、麒麟、錦雞、瓶花、人物故事等圖案,皆 繁復精致,技藝精湛,栩栩如生,其表面的金漆,至今仍顯得金碧輝煌。
穎川舊家平面呈方形,高三層,擱瓦布檁式結構,平面布局為二進二橫式,依中軸線向兩邊平均布置,正中依次為大門、門廳、中廳和上廳。橫屋為三層走馬樓式 樓房,樓前有長25米,寬3米的天井用於通風和採光,屋內石木構件均大量運用鏤雕和浮雕手法雕刻著草木花卉、鬆鹿、麒麟、錦雞、瓶花、人物故事等圖案,皆 繁復精致,技藝精湛,栩栩如生,其表面的金漆,至今仍顯得金碧輝煌。
謙光樓
大門上面有石浮雕三字“謙光樓”,在其之上是“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”字畫。
由陳步衢創建於1920年的謙光樓,佔地2700多平方米,平面長方形,四角建有碉樓,一進為三層仿西式走馬樓式樓房,二、三、四進為三常四橫殿堂式格 局,依中軸線依次為正門、下廳、中廳、上廳,聯系兩廳之間有廊廡,側邊有廂房,兩側各有兩排橫屋,在橫屋與橫屋、廳堂與橫屋之間有3條巷和11個天井分 隔,通過天井和橫巷這樣的交通網絡,將整棟房屋聯在一起。
整個大屋處處可見精美雕刻。屋內屏風、?門、月梁、插斗、、簡柱、駝墩上均大量使用浮雕、鏤雕手法雕刻著神仙人物、飛鳥、走獸、花卉等圖案。
古寨
千年古井
為水患預備的小艇
回家午飯
新豐破村九楝十八井
九栋十八井始建于清康熙初年(一六六零年),至雍正初年竣工,历时八十多年。它的创建者为该村温氏开基先人、清朝初期曾任布政使司的温可中。后来温可中的两个儿子也做过朝廷的六品官。因一家人中三个人都做过六品官,所以当地有“三世六品”的典故。
据温氏后人口碑资料,当时,温氏家族在邻近的河源等地购置有二百多公顷良田。而他们建起的这座九栋十八井大宅院也成为方圆百里规模最大、最宏伟的建筑。
九
栋十八井建筑用地约五公顷,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,很有气势。建成横三栋、纵三栋,名谓九栋,共有一百六十六间房屋;每三栋各有六口天井,共为十八井,
故称九栋十八井。它的整体平面基本上是一个大的椭圆形,接近现代的田径体育场,但比体育场要大得多。中间主体部分为房屋建筑,屋前为长方形禾坪,再往前是
半月形池塘,屋后是半圆
形的山坡或林地。
婆婆請食花生,她年愈八十並獨居於破村陋宅內。
最動人的景緻還是不能少了人.
回覆刪除無論是孩童, 婦孺, 還是長者, 多了人,
就多了一絲暖意.
謝謝李Sir分享. :)
是的,人情最重要!
回覆刪除請問可以告訴這客棧的聯絡電話嗎?
回覆刪除